|
日据时代的台湾版《海南岛详图》发表时间:2019-06-15 20:50 抗战期间,日军于1939年年初攻占我海南岛,对海南岛进行了长达六年的殖民统治和掠夺。1938年底武汉、广州相继沦陷之后,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由于海南岛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日军决定进攻海南岛,以切断越南、缅甸的援华国际大通道,建立作战基地,掠夺岛上资源以补充其紧缺的战略物资。 2月10日凌晨3时,由陆军少将饭田祥二郎率领的日军台湾混成旅团主力,在海、空军的护送及掩护下,从澄迈湾东北角登陆。上午琼山(府城)、海口即先后被攻陷;14日凌晨海军方面侵琼攻击部队由三亚湾登陆,随即夺取三亚港市、榆林和崖县。2月20日,进占定安;22日攻入文昌;23日占领清澜港;3月27日,日海军陆战队一部在铺前湾登陆,攻占大林;30日占领雷鸣;31日占领龙塘;4月12日占领甲子,15日占领嘉积,16日占领新英港,18日儋县失守。至此,海南岛全境大部失陷于敌手。 日军侵占海南岛后,立即在岛上大肆修建机场、港口、公路、铁路等等基础设施,以期打造成为其“南进”的重要前哨基地。同时,还对岛上丰富的铁矿、水晶石等矿产资源进行了掠夺式的开采,例如对优质的石碌铁矿石就开采了69万吨,运走至其本土41万吨。此外,为达到长期占有海南岛,将其变为“帝国”领土一部分的目的,在占领海南岛期间,日本不断地向岛内移民。到1942年全岛日本侨民达11643名,日本战败投降时已超过3.7万人。1941年4月,日海军还在海南岛特意设置警备府。野心勃勃地想把海南岛最终同台湾、朝鲜一样,与“大日本帝国”的版图染成一色。 攻占海南岛是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前奏,日军进攻海南岛的第二天,蒋介石在重庆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上称:“日本之进攻海南岛,无异于造成太平洋上之九一八。地区容有海陆之分,影响却完全相同……吾料不及8月,其设计中之海空军根据地,即可初步完成,于是太平洋上之形势,必将突然大变。”“此不仅为中日战争开始以来第一件重大事件,实为三十年来太平洋局势改变之惟一关键。”舆论界亦将它称为“太平洋上的满州事变”。 也许是因为进攻海南岛的主力是日军台湾混成旅团的缘故,在海南岛沦陷后不到一个月,日本的殖民地台湾便出版发行了一张《海南岛详图》,以纪念无敌之“台湾皇军”占领海南岛的“功绩”。这张《海南岛详图》于该年2月28日印刷,3月3日正式发行,发行人吉川省三(不知道是不是皇民化了的台湾人),台北鹏南时报社出版,定价金五十钱。该图分两张三面折叠装入36开大小的封套内,主图是“海南岛全图”,呈四开大小,无比例尺。背面附解说“话说海南岛”(海南島を語る)。附图为“海南岛周边形势图”,八开左右,单面印刷,亦无比例尺。内容较为简略,主要表示南海及中南半岛的现势略图。 “海南岛全图”岛屿皆以红色打底,淡蓝色表示海洋及河流,用毛毛虫式的手法表示山脉走向或地貌大概。道路分为既成道路(实线)和未成道路(虚线)。行政区划至县一级,另外专门用红色界线将黎族聚集区标示出来,称之为“黎界”,范围涵盖了全岛南部大半。地名分为县(县府所在地)、市(实际上相当于乡镇)两种,有琼山、文昌、定安、琼东、乐会(1958年12月琼东、乐会、万宁三县合并为琼海县,即今琼海市,万宁后又析出)、万宁、陵水、崖县(今三亚市)、感恩(今东方市)、昌江、儋县(今儋州市)、临高和澄迈等十三县,对照第四版《中国分省新图》,尚有保亭、乐东、白沙三县没有标出。1935年春,时任琼崖绥靖委员、南路绥靖司令的国民党陆军少将陈汉光在“抚黎计划”中提出拟在五指山黎区设五个县。四月,广东省政府民政厅正式批准设置三县:乐东、保亭、白沙。此图未标出此三县,估计是编制者手中资料不完善,不知有此变动所致。 背面“话说海南岛”大多收录自“鹏南时报社”的记者对海南岛的采访新闻手稿,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侵略者的溢美之辞,其标题诸如什么“政治军事上之要冲重于我台湾”、“尚待开发的资源宝岛,新鲜感觉初登场”、“四季如春的乐园、珍禽异兽群聚之海南岛”等等,赤裸裸地展现出了侵略者对这一块长久以来垂涎欲滴的土地终于到手的得意忘形之态。在“尚待开发的资源宝岛,新鲜感觉初登场”这篇文章中,还提到了最早定居于海南岛的日本人胜间田善作,胜间田自1896年开始就来到海南岛捕捉制作动物标本。1909年5月,他在海口开办了名为“健寿堂”的药店,主要从事药品杂货的买卖,同时还继续从事动植物标本的采集,期间对全岛进行了大量的勘测调查。 日军进攻海南岛之际,胜间田及其次子胜间田政胜作为向导,参加了侵占海南岛的行动。1940年胜间田在海口得胜沙路的家中死去,时年67岁。胜间田家族对海南岛的大量调查得到了军方的高度重视和资助,其所著的《海南岛现势大观》,其子胜间田义久的《海南岛的矿业》等书就成为日军调查研究和入侵海南岛的“好教材、好参考”。日本人对我情报信息搜集之认真细致于此可见一斑。 (2012年6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