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治维新的历史见证——《日本详密全图》发表时间:2019-05-19 15:51 当这本地图集摆在我面前的时候,就感觉到它的价值之不一般。32开本大小,近五百页左右一厚册,装祯豪华精美,颇有欧版风格;最重要的是,它出版之际,正当日本明治维新全面开展,又趁甲午战争的胜利,全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大踏步向现代化和西方化迈进的时代。这本地图集完全是在顺应其富国强兵的时代风潮之下而出版的,体现出了编者及出版者对国力蒸蒸日上,前景一片光明的喜悦心情,活脱脱一个时代的鲜明历史见证。 编制新颖,有如小型百科全书 《日本详密全图》(以下简称《全图》)于甲午战争结束后两年(即明治三十年、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由东京博文馆出版发行,小宫宽制编,布面精装。封面烫金,书名等四周以数只蜻蜓环绕之,虽历尽百余年仍未掉色,印刷质量之上乘可见一斑。弃线装改用新式洋装,不仅利于长期保存,也是当时出版界向西方学习的成果。整体编制出版水平在同时代的亚洲来说,算得上是非常先进的。 《全图》有地图四十二幅,后附诸表数百页。这里最为重要的是所附录的这数百页各类表格,涉及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司法、金融、邮电、金融、交通、医疗卫生、行政区划等各个方面的情况,详尽到军事力量的具体分布、各都道府县的户数人口、监狱犯人的人数、医院的床位、税收支出收入细目、邮电线路等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当时在维新改革中取得的成就,一本地图集就有如小型的百科全书,以此激发其国民的自豪感和优越感,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四十二幅地图以套色石印制版方式,单面印刷,蝴蝶式装订;第一至第十六图为总图及专题图,依次为大日本帝国全图、日本邻国图、山系水火山脉图、畿道国府县厅区划图、交通图、国道铁道电信线路图、陆海军管区图、同温线及雨量潮流图、地质图、植物带位置图、耕地及田畑比较图、田畑地价比较图、米麦产额比较图、茶烟草生丝产额比较图、蓝棉花大麻产额比较图、地理沿革图。在编绘上受欧美的影响,以专题图在前,普通区划图在后,给人以一种全新的新时代地图观感和概念。其次重视经济和民生,专题图中突出经济建设、农林生产,以符合维新改革“富国强兵”政策的需要。第十七图至四十二图为分国图,这里的“国”非国家,指的是“令制国(りょうせいこく)”,是从公元七世纪后半叶到明治时代日本国内在律令制下的行政区划建制,相当于现在的“县”;到明治时期已分为五畿八道八十四国,所谓的五畿就是畿内(旧都平安京周边)山城、大和、河内、和泉、摄津五国;八道就是东海道(十五国)、东山道(十三国)、北陆道(七国)、山阳道(八国)、山阴道(八国)、南海道(六国)、西海道(十一国)、北海道(十一国),其中北海道为明治二年(1869年)新设,故由原来的“五畿七道”变为“五畿八道”(不包括甲午战争后割让的台湾澎湖诸岛屿)。 明治四年(1871年)七月,明治政府颁布了“废藩为县”的诏书,日本历史上称之为“廃藩置県(はいはんちけん)”。被免除的藩知事其户籍隶属东京,至此261个藩被废除,设置了3府302县,政府任命府县知事。过去的府、藩、县三治被废除,除琉球藩外,开拓使和府县被统一起来,确立了中央集权的体制。到明治四年十一月,又整顿统一为3府72县。废藩置县在明治维新中进一步推动了版籍奉还,并在制度上消灭了封建的形态,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不过,“藩”和“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藩”是江户时代的一个制度用语。在当时拥有一万石以上的大名,他们均称作藩主;他们所在的领地称为“藩”。废藩置县后,日本的行政区划分便由府、藩、县三治转变为府、县、道、都四治,“国”的建制在这时一般只作为地域划分的单位而存在了。 窃土目标再次实现,宝岛已成他人嚢中物 甲午战争前,东亚一带基本是俄、英争霸,中国和日本的情况虽有不同,但都受到不平等条约的制约。甲午战争的胜利,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中国的国际地位则一落千丈,财富大量流出,国势颓微。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的震动之大,前所未有。明治二十八年、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在日本马关签订的《马关条约》,其主要内容有:1、中国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废绝中朝宗藩关系。2、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3、赔偿日本军费银二亿两。4、开放重庆、沙市、苏州和杭州为商埠。5、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该条约是1860年中英、中法等《北京条约》以来外国侵略者加给中国的一个最刻毒的不平等条约,它使日本得到巨大的利益,也适应了帝国主义各国向中国输出资本的愿望。 而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则成了中国人心中的一个永远难以磨灭的伤痛。台湾割让予日本的记载于《马关条约》第二条之内:第二、割让台湾全岛及其附属诸岛屿;第三、割让澎湖列岛,即东经一百一十九度至一百二十度,及北纬二十三度至二十四度间的各岛屿。另外,第五条亦有如下之文字:日清两国政府于本约批准交换後,立即各自派遣一名以上之委员赴台湾省,实施该省之让渡事务,但需于本约批准交换後二个月内,完成上述之让渡。因为此条约,台湾被迫进入了日本统治时期,沦为日本殖民地长达五十年之久。其间,日本设立了台湾总督府作为其最高统治机关,首长为台湾总督。该总督府的组织特色为绝对的中央集权,也就是身为总督府主官的台湾总督,总揽行政、立法、司法、军事等大权,形成总督专制的政体。《全图》在台湾割日后两年出版,理所当然地将台湾纳入图集中的第四十二幅,从该幅图中可以看到,在总督府的统一管辖之下,台湾及澎湖列岛已被划分为台北县(辖新竹、淡水、基隆、宜兰四支厅),台中县(辖鹿港、捕里社、苗栗、云林四支厅),台南县(辖凤山、恒春、嘉义三支厅)及澎湖岛厅。厅下有各堡、里、社、岛名称。另外在附表中还详细列出了各县、支厅和堡、里、社、岛的面积,以及所辖各堡里街庄社的户数、人口,例如台北县新竹支厅,面积为95方里(日里,1日里约3.9公里), 堡里社岛数三个(竹北一堡、竹北二堡、竹南堡),街庄社数505个,户数20584户,人口122341人。其中竹北一堡街庄社数203个,户数5503户,人口36072人。调查之详尽,数字之精确,不能不让人佩服。 日本将台湾之经营视做殖民成就的宣传品,这点与殖民朝鲜、以及日本控制的伪满州国、汪精卫的伪南京中华民国政府、日本占领的其它地方的治理方针极不相同。将台湾日本化,尽量减少与日本本土的差异是日本领台之后的,特别是后期的一贯方针。与日本在其他殖民、占领地区实行资源窃夺以支持战争之政策不尽相同,对当地人民往往采用高压政策,并未着手进行日本化。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有些日本右翼分子或少数政客对台湾念念不忘,以及李登辉之流会说出“22岁以前我是日本人”的话来。 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1953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视察华东军区海军舰艇部队时,为部队官兵写下了“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的题词。甲午战争之所以失败,最重要的一环就是黄海海战的失利。黄海海战发生于明治二十七年、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9月17日,是中日双方海军的一次主力决战。发生于鸭绿江口大东沟(今辽宁东沟)附近海面。北洋舰队参加战斗的军舰为10艘,日本海军投入战斗的军舰则有12艘。中午开战后,北洋舰队重创日本比叡、赤城、西京丸诸舰。但北洋舰队中致远舰亦受重伤,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下令向敌先锋舰吉野猛冲,以求同归于尽,不幸中敌鱼雷,200余人牺牲。下午,北洋舰队10舰中,沉四、逃二、伤二,只余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依然奋勇搏战,并重创日本旗舰松岛。战至下午五时半,日本舰队撤离战场。此战役结束后,日本方面广造舆论,大肆渲染胜利,更进一步刺激了其扩大侵略战争的野心。 在《全图》第七图的附表中军舰一栏,列出横须贺、吴(广岛附近)、佐世保三大军港,参加黄海海战的12艘日军军舰有11艘在这里找到了。浪速、扶桑、桥立停泊于横须贺,吉野、千代田、比睿、严岛、赤城停泊于吴,高千穗、秋津洲、松岛停泊于佐世保。 浪速号,向英国Armstrong公司订购的巡洋舰,排水量3650吨,航速18.72节。1885年12月1日建成。参加了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9弹,伤2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二等巡洋舰。1912年8月5日除籍。扶桑号,向英国Samuda Bros公司订造的巡洋舰,排水量3718吨,航速13.10节。1878年1月建成。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8弹,死2人伤12人。1912年12月12日被列为二等海防舰。1909年2月15日退役。1910年在横滨解体。桥立号,为了对付北洋水师的定远、镇远二舰,由法国设计师白劳易(Louis-Emile Bertin)设计的“三景舰”之一,排水量4278吨,航速17.50节。1894年6月26日建成。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11弹,死3人伤11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二等巡洋舰。1912年8月28日被列为二等海防舰。1927年在横须贺解体。 吉野号,向Armstrong公司订购的巡洋舰,排水量4150吨,航速23.05节。1893年9月30日建成。参加了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8弹,死1人伤11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二等巡洋舰。1905年5月21日除籍。千代田号,向英国Brown公司订造的巡洋舰,排水量2450吨,航速19.00节。1891年1月1日建成。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3弹。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三等巡洋舰。1912年8月28日被列为二等海防舰。1927年8月5日在实弹射击训练中作为靶舰被击沉。比睿号,向英国Milford Haven公司订造的金刚级巡洋舰之一,排水量2280吨,航速13.00节。1878年2月25日建成。参加了黄海海战,海战中被击中23弹,死19人伤37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三等海防舰。1911年4月1日除籍。1912年3月25日退役。严岛号,为了对付北洋水师的定远、镇远二舰,由白劳易设计的“三景舰”之一,排水量4278吨,航速17.50节。1891年9月3日建成。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8弹,死13人伤18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二等巡洋舰。1912年8月28日被列为二等海防舰。1926年3月21日除籍。赤城号,日本小野浜造船所神户工厂建造的摩耶级炮舰之一,排水量622吨,航速12.00节。1890年8月20日建成,参加了黄海海战,海战中被击中30弹,死11人伤17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二等炮舰。1911年4月1日除籍。 甲午战争已过去百余年,时至今日,它遭到惨败的沉痛教训仍时时警醒国人;我们面对着今日祖国的海疆,仍旧有多个充满危机的地方,从黄海的苏岩礁,东海的钓鱼岛,到南海的南沙群岛,都不能让我们掉以轻心;建立一支在装备、素质上都无比强大的海军,才能让我们避免重蹈甲午战争惨败的覆辙。 其 它 不少日本旧图的封面都绘有蜻蜓的形象,这是何故?原来日本自古就有“蜻蜓国(とんぼのくに)”的别称。《读史方舆纪要》安南倭夷志云:“日本之地形类琵琶,东高西下,或以其势若蜻蜓,亦曰蜻蜓国。”《罪惟录选辑三》外国列传云:“日本,古倭奴国。绾波诸彝,倭奴最大;东高西下,势若蜻蜓,古亦曰蜻蜓国也。” 日本明治维新通过大刀阔斧地改革,彻底摆脱了封建制度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束缚,走上独立发展的强国之路,在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的同时,它还进行了政治制度的改革,建立起近代天皇制,由封建君主政体转变为君主立宪政体。同时顺应时代潮流,大力吸收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丰硕的科技成果,并使之转化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动力。最终使日本成为一流的世界强国。这本地图集所反映的也正是日本崛起的关键时期的社会面貌。当前,我们国家也面临着一个崛起的关键时期, 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国家提出了和平崛起,建立和谐世界的全新的理念,这是世界任何一个强国的崛起之路所没有实践过的,我们当然要摒弃那种走穷兵黩武,对外侵略的强国之路,但我们要学习人家那种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大力发展国内经济建设的精神, 以强大的经济后盾,造就自身的强国富民之路。 (2008年3月21日原作,2019年5月19日修改)
文章分类:
东瀛旧图谈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