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之后,盘踞在东北的伪满洲国也随之倾覆。国民党当局将原伪满的十九省(不含热河)调整为九省,即辽宁省、安东省、辽北省、吉林省、松江省、合江省、黑龙江省、嫩江省、兴安省,同时还设立三个直辖市,直属于行政院,分别是大连市、沈阳市、哈尔滨市。其时东北地区实际上已为中共所控制,国民党只能在几个大城市进行点状的接收统治。解放战争爆发后仅两年我党便控制东北全境,故东九省及三市的行政区划方案基本上可以说并未由国民党当局来实施。实际上成为解放区设置的省区,其名称不过是沿用国民党政府公布的省名而已。
其中的合江省位于黑龙江地区东部三江平原,1945年10月25日,该地在共产党领导下设置三江地区,成立行政专员公署。同年11月21 日,撤销三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成立合江省政府,省会佳木斯市。下辖佳木斯、东安2市和依兰、勃利、汤原、桦川、富锦、同江、抚远、饶河、宝清、绥滨、萝北、佛山、鹤立、虎林、密山、鸡宁、林口17县,并于中部和东部设立佳木斯、富锦两个专区。
其后,该省行政区划的变动颇为复杂。1946年2月,松江省的通河县划归合江省管辖;4月,将东安市和虎林、密山、鸡宁、林口4县划归新设置的绥宁省管辖,撤销佳木斯专区;6月,增设集贤县和桦南县,将通河县划归松江省管辖,撤销富锦专区,将绥宁省的东安市和密山、虎林、鸡宁3县划归合江省管辖,并设立东安专区。至1946年底,全省共辖1专区、2市、18县。
1947年初,增设刁翎、依东、双河(将土龙山、宏克力一带划出,于土龙山设置依东县;将双河一带划出,于双河区设置双河县;将刁翎、三道通一带划出,于刁翎区设置刁翎县。原依兰全境“一分为四”)、永安4县;设立第一、第三、第四专区,将原东安专区改为第二专区;将隶属于鹤立县的兴山市改由第四专区管辖。同年7月,撤销第一、第三、第四专区;8月,将第二专区的东安市和密山、鸡宁、永安(9月撤销)、虎林、宝清、饶河6县划归新设置的牡丹江省管辖;12月,将佛山县划归松江省管辖。
1948年5月,撤销双河县,并入勃利县;6月,撤销依东县,将其所辖区域分别划归依兰县和桦南县;7月,将原牡丹江省的林口、鸡宁、密山(东安市并入)、虎林、宝清、饶河6 县划归合江省管辖;10月,撤销鹤立县,并入汤原县。至1948年底,全省共辖2市、18县,即佳木斯、兴山市,依兰、汤原、萝北、绥滨、桦川、富锦、同江、抚远、饶河、桦南、集贤、勃利、宝清、密山、虎林、鸡宁、林口、刁翎县。
1949年1月,撤销同江县,并入富锦县;撤销刁翎县,并入林口县。同年4月21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撤销合江省建制,并入松江省。5月11日,两省正式合并。
笔者手头这本《合江省各县详图》,32开平装本,仅封面写明由东北画报社出版,内含折叠地图11幅。除此之外出版时间、编纂人员、目录、说明文字、版权页等等皆无。11幅地图分别为合江省行政区划图、依兰县、桦川县桦南县、汤原县、勃利县、富锦县集贤县、鹤立县、绥滨县、萝北县、佛山县、同江县。每幅地图打开后均为八开大小,单色单面印刷,纸张质量较差,无图例(却在勃利县图中钻出图例来),有比例尺;各图(含总图)均绘出村镇界,分县图增附主要市街图和交通网一览图。河流、山脉、公路、铁道、城镇乡村居民点等基本地理要素一应俱全。虽稍感粗糙,却是那个艰苦革命年代的特殊产物,绘制者也许并非是专业的测绘技术人员,也无一不透露出了他们的辛勤和心血,简洁中表现出质朴,更不失为地图收藏中的一件珍品。
东北画报社社址位于沈阳,即后来的辽宁美术出版社。抗战胜利前夕,由罗光达奉命率《冀热辽画报社》挺进东北,参与接收敌伪印刷机构并成立了东北画报社,担任社长,张仃任总编辑。是一个专业的美术出版机构。这本地图的出版估计是该社受合江省人民政府所托,为其政府机关及工作人员用作普通参考地图而编制的吧。
经查阅国图网站及北京图书馆(国图旧称)出版社出版的《舆图要录》一书得知,国图网站上的信息和《舆图要录》第2629号记录均为:东北画报社,(1948?);一册,单色,19×14CM;图凡11幅。内有“合江省行政区划图”和依兰、桦川、桦南、勃利、富锦、集贤、鹤立、绥滨、萝北、佛山、同江、汤原等县图。《舆图要录》还记录同时钤有“陈郁同志”和“吴华”章。
根据其所列各县,对照上述合江省的行政区划变动,该图应该在1948年6、7月间出版。但从“合江省行政区划图”中看到,还有抚远、通河、方正三县不在分县图幅中。最初我认为是缺页少页了,在结合查阅和分析下来,估计应为编制时的失误、遗漏或仓促造成的。首先,抚远县在合江省建制期间并未被撤消或划出过,而方正县从未划入到合江省当中;其次,如果此图在1948年6、7月间出版的话,通河县早已于46年6月划归松江省,佛山县也于前一年12月划归松江省。48年5月撤销双河县,6月撤销了依东县,而刁翎县是49年1月才撤消的。同时期亦为解放区出版的《中国分省图》(大众书店1948年7月)、《袖珍中国分省精图》(新生印刷厂1948年6月)、《袖珍中国分省详图》(新新印刷局1948年5月)在合江省的图幅中都标出了方正县和通河县,并都增加了凤山县,亦均无刁翎县。第三、总图未标示出集贤县,分图虽列出集贤县名称,但在图内也未将两县县域分开;1946年6月1日,合江省政府决定,将富锦县西南部的集贤、三道岗地区划出,设置集贤县,县政府驻集贤街,隶属合江省管辖。此处当属失误或遗漏造成。
其实,根据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国民党政府公布的东北新省区方案,将伪三江、东安两省合并为合江省,增设佳木斯市(析桦川县置),为合江省省会,增设鹤立县及林口县,改凤山设治局为凤山县,通河县为合江省所辖。申报馆改订第五版《中国分省新图》第39-40页吉林松江合江图即按此标准绘制,方正县为松江省管辖,无刁翎县建制。亚光舆地学社的《中国分省新地图》、《中国地理教科图》等国统区出版发行的大多与此相同。那么可能的解释是,该图漏掉了抚远,而保留了佛山,但为何不标出刁翎县,又添加了通河县和方正县。难道曾有过短暂的划入,抑或是计划有变未能施行,而地图却先行一步了。前面所述合江省行政区划变动是解放区自行进行的,并未按照国民党公布的方案实施,但还是出现混乱,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了。也希望东北的图友提供这方面的资讯。
还有一种情况,是否因为当时处于战争年代,匪患又多,信息不便,交通闭塞,实测难行,资料匮乏,故不得已而为之啊。
(2010年3月27日)




